2017“荆川大讲堂”讲座五:扬州大学文学院刘勇刚教授来院讲学
发布时间: 2017-06-15   访问次数: 49


讲座现场

6月14日下午,扬州大学文学院刘勇刚教授来我院讲学,开展了“中华吟诵与传承国学”的主题讲座,讲座由人文院院长司马周主持

讲座伊始,司马周院长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刘勇刚教授的个人履历,重点介绍了刘教授在吟诵方面的研究成就,期待刘教授对人文学院学子的文学素养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

刘教授以古典诗词的文学性与音乐性作为切入点,从吟诵的概念界定、吟诵的特点、吟诵的功能、吟诵的盛衰与未来几个方面展开生动阐述。刘教授说,吟诵是旧时文人“美读”诗词文章的方法,是一种依据文字的声调行腔使调的读书法,是介于诵读与唱歌之间的汉文古典作品的口头表现艺术形式。刘教授总结了吟诵的三大规律: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或平高仄低、平直仄曲。“平声字多吟,仄声字多诵。这是吟诵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在刘教授看来,吟诵不是一种表演,也不止是技巧层面的东西,还承载国学传播的重任。

刘教授还现场吟诵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蒹葭》、《鹊桥仙》、《论语》等多篇古典诗词经典,帮助大家体悟吟诵与朗诵、吟诵与歌唱、吟与诵的区别,领悟古典诗词在吟诵中表达出的音乐美、意境美,其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深厚渊博的学识、且讲且吟且诵的讲授方式不时博得现场的阵阵掌声。

讲座结束后,刘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讲解了学习吟诵的渠道及意义,鼓励同学们能多多借鉴吟诵的艺术形式,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增长自己的文化深度和审美见识。(科研办

    附:刘勇刚教授简介

刘勇刚,1970年出生,高邮人。1997年、2002年先后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2005年从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6年至2011年任教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年晋升为教授。2012年初加盟扬州大学,现为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古委会项目各一项。出版专著六部:《云间派文学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水云楼诗词笺注》(上海古籍2011年版)、《水云楼词研究》(辽宁师大出版社2008年版)、《李清照》(辽海出版社2012年版)、《秦少游文精品》(华东师大出版社2013年版)、《当代视野下的李清照》(广陵书社2014年12月版)。其中《云间派文学研究》荣获辽宁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奖(省政府奖)二等奖。在国内权威、核心期刊《文学评论》、《北京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南京师大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以上论著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课堂教学独树一帜,深受学生欢迎,在辽宁师大任教期间被学生誉为“辽宁师大的易中天”,系辽宁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为之题词“云间飞鹤,既勇且刚”。加盟扬大以来,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梯队培养对象、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