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多年岁月流淌,打磨出苏州对古城的深厚感情和保护发展的弥坚决心;十年青春跳动,孕育出年轻姑苏“后生可畏”、一往无前的勇毅笃行。
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成立十周年之际,姑苏区委宣传部牵头,广泛征集成立十周年“十件大事”候选事件,收集到130件代表性事件,从中综合遴选形成35件候选事件。紧接着召开“十件大事”评审座谈会,从35个候选事件中选出20个候选事件。广泛征求民意,开启“十件大事”线上投票通道,组织发动大众参与投票,最终选出保护区、姑苏区成立十周年“十件大事”。
这是一次广泛而热烈的评选活动,苏州市、姑苏区相关条线部门、街道板块,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广大群众,这些保护区、姑苏区十年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参与推选、评选,上下一心共襄盛事。这是一次精准又系统的成果展示,从130件代表性事件到“十件大事”,涉及古城保护、经济运行、城市面貌、民生福祉、社会大局等方方面面,汇聚成十年成就精彩锦集。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号角催征,一件件具有重大意义、重大影响的大事件,激发热爱姑苏、建设姑苏的热情和自信,展现新时代姑苏人的新风采、新风貌、新形象,以文化自信自强执笔未来。
站在“新十年”起点上,保护区、姑苏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按照“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真正做优行政和文商旅中心,做强教育医疗高地、科技创意高地,做精苏式生活典范,生动展现新时代“姑苏繁华图”。
保护 一张蓝图绘到底
苏州古城,闻名中外,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历时2500多年城址未变,“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保持至今,成就了如今这般世所罕见、无可复制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究其奥秘,“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保护理念功不可没。
这一点,从“保护区、姑苏区成立十周年‘十件大事’”评选结果也得到了充分印证。
“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统一行动。头件大事“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正式成立”来了。在这一事件中,涉及苏州古城的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合并成立姑苏区,同时加挂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牌,苏州古城自此迈入统一规划管理的崭新阶段。
保护区、姑苏区成立后,更好践行“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护理念,推动古城保护工作取得一系列历史性突破,其中有两件代表性事件轰动一时、影响至今,这次也上榜了“十件大事”。
一件是2018年3月1日,《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苏州市古城墙保护条例》等法规出台施行,这是苏州历史上首部古城保护领域法规,翻开了苏州古城规范化、法治化保护的新篇章。
一件是中张家巷河的“重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古城内第一条恢复的河道,堪称“十年磨一剑”的浩大工程,串联水系的同时,再现苏州古城依托于水的公共空间和家庭生活空间。而它更大的价值在于,展现了苏州人“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决心与恒心。
“一张蓝图绘到底”还需保持耐力。今年4月,苏州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保护区、姑苏区工作,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古城保护架构起更加完备的组织体系。苏州古城保护就是这般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迈上更高台阶,赢得社会各界肯定,上榜“十件大事”。
更新 老空间里享生活
保护区、姑苏区成立的这十年,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十年,也是保护区、姑苏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在新征程接续奋斗的非凡十年。
这十年,苏州古城发生的变化,生活在其中的姑苏老百姓、慕名来体验苏式生活的游客,最能感同身受,最有话语权。苏州的古城保护,是整体的保护、活态的保护,始终关注人在古城的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在“保护为先、保护第一”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有机更新,让千年老空间焕发出新生机、新活力。
153个老旧小区改造、91.5个城中村整治搬迁,10万户居民受惠;改厕工程让2万户古城居民彻底告别“马桶”;新增、改造绿地500万平方米,建成69个“口袋公园”;打造300条净美街巷、整治301条架空线,停车泊位数量翻番;建成15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71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生活改善,民心所向。去年11月,苏州成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保护区、姑苏区城市更新指引》《苏州历史城区城市更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相继出台实施,享受并期待新一轮古城更新行动的“大众评审团”将其推选上“十件大事”。
在推进有机更新的过程中,保护区、姑苏区运用好保护与更新的辩证思维,积极探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了双塔市集、竹辉环宇荟商业街区等一批古城新晋打卡胜地,潘宅、曹沧州祠等一批古建老宅焕发新生,千年古城吸引力持续提升。
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对于古城而言,有机更新与全域旅游工作一脉相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成就。伴随着有机更新、全域旅游系统推进,古城居民“开门见景、推窗见绿”,古城游客“一步一景、移步异景”,一座“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魅力名城越来越清晰展现眼前。由此,“国家古城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持续擦亮,成为公认的大事件。
发展 千年古城正青春
对于2500多岁的苏州古城而言,保护区、姑苏区仅是一名初长成的“少年”,但这名少年意气风发、勇毅前行。在今年2月9日召开的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咨询会上,苏州市委常委、保护区党工委书记、姑苏区委书记方文浜表示,一届党委政府任期5年,只是苏州古城2500年的千分之二,唯有“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的青春。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评选出的“十件大事”中,有多件是最新部署、刚刚开局的大事件,被社会各界看好、寄予厚望。居前列的是“苏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保护区、姑苏区‘一中心、两高地、一典范’的发展新蓝图”。
去年9月,苏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保护区、姑苏区“做优行政和文商旅中心,做强教育医疗高地、科技创意高地,做精苏式生活典范,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金字招牌”的总体定位,指明保护区、姑苏区今后五年发展方向。次月,保护区、姑苏区召开誓师大会,举全区之力部署开展一年冲刺系列行动。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成立十年来,保护区、姑苏区立足客观实际,不回避矛盾、困难,通过直面问题、破题解难,为高质量发展持续积蓄动能、优势。去年9月开始推行的“社情民意联系日”制度就是其中之一。每月第二个星期日,保护区、姑苏区干部、党员等下沉社区“现场办公”,累计化解解决9200多件老百姓烦心事、关心事,备受肯定。
古城独特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亟需更高能级的平台统筹推动。今年6月18日,苏州名城保护集团揭牌成立,按照策划、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模式,成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的主要平台。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书写新的历史。今年8月25日,苏州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以十年前原平江、沧浪、金阊三区合并,同时揭牌成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时间——10月26日,设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主动担当、奋勇争先、高效务实”的姑苏人以此为重大事件,加速奔跑,奋勇前进,谋划古城新一轮保护、更新、发展,聚力创造“新十年”的大事件,让发展的苏州古城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永远年轻。
本版撰稿 陈雨薇
本版供图 姑苏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