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学院教工二支部开展“工业+文旅”融合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 2023-10-24   访问次数: 49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践行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探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江苏新篇章,寻访“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常州的发展成就。10月23日下午,文化与旅游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结合支部专业特色,来到“旅游中国 美好生活”2023工业旅游主题推广活动举办地——常州经开区开展“工业+文旅”主题党日活动,院党委书记张羽程,副书记兼副院长李晓曼,支部书记、副院长胡小海,副书记干霖等近20名党员参加本次党日活动。

   工业遗存既是历史“见证者”,也是“述说者”。近年来,常州经开区发挥自身产业门类全、底蕴深、集群强、韧性好的优势,推动工业游项目从早期观光工厂为主,发展到工业遗产、人文历史、研学科普等多种业态组合,“工业+”价值链不断延伸,让“工业+文旅”成为了城市展示和宣传的一张名片,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今年上半年,“旅游中国 美好生活”2023工业旅游主题推广在常州经开区成功举办,作为校级支部书记工作室,文旅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紧密围绕“党建+”引领工程,开展促进校地文旅深入融合的党日活动,引领党员教师了解常州、研学常州、服务常州。

   本次党日活动的第一站是位于遥观镇的光大环保能源(常州)有限公司,是常州首家入选“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的单位。光大环保通过科技互动、环保知识科普等形式,打造沉浸式垃圾焚烧发电参观路线,向公众展示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引导公众对垃圾发电形成科学认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筑梦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观念。

   支部党员们首先在秋白书苑(光大环境图书馆)聆听企业介绍,欣赏来自常州中小学环保小卫士们的节能减排创意作品。随后党员们参观了吊机操作室、中央控制室等区域,实地考察了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全过程,深入了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扩容项目,沉浸式体验生活垃圾处置工作。站在厂区五楼的可视化窗口,超万吨的垃圾发酵池给人带来巨大震撼,工厂的负压技术让仅仅一墙之隔也闻不到一丝异味,垃圾发电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光大环境已在全国多个省份建设160多个垃圾处理项目,为绿色地球做出了突出贡献。

   党日活动的第二站是常州近代工业文明发展的见证者、国家工业遗产——戚机厂。戚墅堰机厂是我国铁路客货运内燃机车的重要研发、制造和维修基地,始建于1898年,前身是上海吴淞机厂,1936年迁至常州戚墅堰,改名为戚墅堰机厂, 简称“戚机厂”,是常州第一家大型近代化工厂。坐落于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厂区的戚机厂旧址,至今已有86年的历史。斑驳的建筑红墙、高大的厂房空间、灵动的线条设计,厂区内完整保存了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历史建筑和老设备等工业遗存,承载着几代人的情感记忆。戚机厂曾见证过抗日战争时期的工人斗争史,从机车维修到氢燃料混合动力机车下线,机车的轰鸣声延续至今。2021戚机厂入选国家第五批工业遗产名录,2023年,入选江苏省教育厅“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支部党员共同参观了位于厂区内的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场馆所用建筑原为戚机厂动力车间,占地2600余平方米。展馆以时间为轴,通过图文、影像、实物等展示常州工业的发展脉络,是大运河常州段工业文化的新地标。参观过程中大家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同时也纷纷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互动,并感叹戚机厂历史文化背景的震撼。随后大家来到了具有历史设备陈列价值、科技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设备集中地,展示了这些机器历经风吹雨打,见证了这块土地的百年沧桑。随后,党员们参观了厂区内的民国建筑“老三楼”,该建筑是省级文保单位,为日军占领工厂期间所建,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主体为二层楼房,局部三层。独特的碉堡式造型,分布在墙体上的机枪孔,是日军侵华战争的历史物证。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以红色研学方式带领支部党员沉浸式感受运河工业遗产保护和现代绿色工业融合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案例,全程伴随支部党员的鲜活思考和热烈讨论,党员们表示通过本次参观学习,领略到了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工业+文旅”的融合发展魅力,在红色研学中感受绿色发展科技魅力,能更好地为深入实施“532”发展战略提供高校文旅支撑,激发教师们为常州决胜GDP万亿之城奋楫笃行的强大精神动力。(文/干霖;图/陈宝;审核/张羽程、胡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