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拂,大地渐暖,春分节气悄然而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分,平分了春季,也平分了昼夜,更蕴含着古老而深邃的智慧。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生一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3月20日,文化与旅游学院“红船起航”学生宣讲团“文小青”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走进常州市荆川小学六(2)班,开展了一场“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之春分节气主题宣讲活动。


春分,古称“日中”或“仲春之月”,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象征着昼夜均分、万物复苏。“文小青”王艺璇以殷商甲骨文中的“仲春”“分者半也”为引,向同学们解读春分的历史渊源。她提到,春分不仅是地理现象——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更承载着古人“季节更迭、自然平衡”的哲学智慧。她借助国家地理生动的视频,展现了春分之后大地回暖、万物更新的壮丽图景,自然过渡到春分的物候特征讲解,将地理知识与物候现象融会贯通,带领同学们直观感受“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的春分三候,了解春分习俗,诸如立蛋、放风筝等,每一项习俗都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文小青”陆欣怡带领同学们共同品读唐代元稹的《咏二十四气诗•春分二月中》,通过逐句解析展现了诗人对春分节气独特的艺术表达。首句“二气莫交争以阴阳平衡的哲学思考开篇,暗合春分昼夜均平的自然规律。整首诗歌在平易浅近的语言中,既精准捕捉了春分物候的典型特征,又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意境营造中,展现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陆欣怡的带领下,同学们不仅领会了诗歌中精妙的写作技法,更在讨论中感悟到诗人对自然秩序的敬畏与对生命律动的礼赞。


“文小青”王雨婷通过投影指导制作平衡鸟折纸,带领同学们探索科学奥秘。活动中,同学们用彩纸折叠出灵动的平衡鸟,志愿者以重心低于支点的原理揭开平衡之谜,结合实物演示让抽象概念生动可感。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调整翅膀角度,在指尖见证平衡奇迹,教室里不时响起惊喜的欢呼。这场融合传统折纸艺术与力学知识的科普活动,既锻炼动手能力,更在幼小心灵播下探索科学的种子。

本次活动将春分节气的独特魅力引入校园,“文小青”们巧妙地把科普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凭借妙趣横生的讲解和独具匠心的互动体验,传播科学知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实校园文化生活。他们引领同学们探寻春分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深切感受二十四节气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别样风采。这种文化传播与个人能力提升的良性互动,让活动取得了双赢的效果,既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又让参与活动的学子们收获了成长与进步。(图/仲晴晴;文/文旅青协;编辑/郭钐钐;审核/曹梦瑶)